人行营业管理部、北京银保监局等多部门发文称,支持集成电路、卫星互联网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医药健康、智能装备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上市挂牌。
《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(2021-2023年)》称,要加强金融对科创、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,支持辖内金融机构综合运用银行贷款、债券融资、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等方式,满足制造业企业、高精尖项目的融资需求。建立北京市统一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,持续加强后备企业挖掘培育,推动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服务。
方案并指出,2021-2023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: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,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;小微企业应收帐款融资规模年均不低于500亿元(人民币。下同);三年内,央行营业管理部累计办理民营和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不低于1000亿元,累计向市场投放政策性资金不低于2000亿元。
方案还提到,要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科创企业跨境融资支持力度。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关村示范区海淀园科创企业,外债便利化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至1000万美元,在额度内企业可自主借用外债进一步满足「轻资产、高成长」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。
同时,取消上述科创企业的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,企业可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,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、用、还外债资金。试点企业可将外债资金用于符合规定的股权投资(房地产投资除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