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消息: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强调: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,而且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大局。陕西广大干部群众深感生态保护责任重大,他们把生态保护和自身发展质量摆在重要位置,努力当好生态卫士,因地制宜推动可持续发展。
  在实行严格管控的同时,秦岭正抓紧生态修复。去年底颁布实施的秦岭保护条例中,不仅保护面积由海拔2600米以上区域扩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,立法也从原先的禁止开发区、限制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,全部修改为核心保护区、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。理念也从过去的“限制开发”转为“保护优先”,一词之差,天壤之别。
  当好生态卫士、留住绿水青山,陕西在持续努力。
  在位于毛乌素沙地以南的定边县十里沙村,村民们正忙着赶在5月底前把今年6000亩改良后的新树苗全部种完,把受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。
  毛乌素沙地面积有4万多平方公里,曾经沙进人退,榆林市也因沙漠围城曾被迫三次南迁,恶劣的生态环境一直危及百姓生产生活,制约着当地的发展。
  经过不懈地治理,这里终于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,2019年榆林市获得了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。
  黄沙尽褪,瓜果飘香。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,经济效益也在提升。
  在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气、治城一体推进、持续用力下,陕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从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到:绿色的版图一路向北推进了400公里,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%,全省植被指数增加幅度为18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3倍。曾经洪涝灾害频发的渭河经过近5年的整治,也变成了景观长廊和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。
  【两会一年间】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完善
  央视网消息:提案工作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,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,全国政协把握新时代新使命,提案工作提质增效,不断发展完善,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。
  过去一年,全国政协加强提案工作的统筹谋划,对提案审查工作细则、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等进行修订,为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,并通过举办一系列专题交流座谈会,设立平时提案审查专项工作小组,提高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效率。
  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,针对一些地区的中学跨区招生抢生源、采用极端应试教育模式等现象,去年两会提出的提案和建议,很快就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。
  2019年,全国政协向国务院相关部门交付办理委员提案3281件,目前已经全部按时办结。一年来,全国政协在全力保障提案办理服务质量的同时,也多措并举引导委员认真履职,提出更多高质量提案。
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很多委员们关注的重点。来自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全国政协委员欧彦伶,从去年至今就一直关注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。通过走访农户和产业基地,欧彦伶今年两会将继续提交关于脱贫攻坚的提案,推动完善扶贫产业的保险体系,建立长效产业扶持机制,推进贫困地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  广集良策、广聚共识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全国政协按照特事特办、急事快办、要事合办的原则,建立政协提案工作“快速通道”,及时分类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提案。截至目前,全国政协委员已经提交了近300件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提案,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建言献策、贡献智慧。
 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即,全国政协将围绕提高提案服务质量的主题,细化完善提案提交、立案、办理、督办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,定期开展提案质量评价,引导委员建言、议政、监督,更好地为国家治理、社会发展发挥作用。
  央视快评: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
  央视网消息:本台今天(5月16日)播发央视快评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》。
  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在京启动
  央视网消息:首届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15日在北京启动。大赛重点聚焦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健康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,面向全球寻找优质项目,助力其在北京快速发展,共设置100个获奖席位,总奖金8000万元人民币。
  北京市将对获奖项目落地涉及的工商、税务、人事等事项实施全程代理,并推动建立10亿元直投资金,对接优质资本助推企业上市。同时,对创业人才的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,让人才在京创业省心、放心、安心。
  国内联播快讯
  央视网消息:
    民航单日飞行班次恢复至疫情前约60%
  5月15日,民航单日飞行班次达到10262班,恢复至疫情前约60%。自2月1日以来民航单日飞行班次首次回升破万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2月下旬起民航运输逐步恢复,5月以来日均班次达到8900班。
  国家管网集团首个千万吨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工建设
  国家管网集团首个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——山东龙口南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今天(5月16日)开工。项目总投资350亿元,年处理液化天然气能力达2000万吨,投产后每年可供天然气280亿立方米,相当于201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近十分之一。
  一季度全国供销社系统农产品销售超2875亿元
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今天(5月16日)发布,一季度,全国供销社系统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875亿元。另外,通过持续开展针对湖北农产品的采购和助销活动,截至目前全系统已累计采购、帮助销售湖北各类农产品33.7亿元。
  广东汕头海湾隧道东线贯通
  今天(5月16日),位于广东汕头市的汕头海湾隧道东线贯通。隧道线路全长6680米,双向六车道,施工中采用了两台超过15米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。这是国内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超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。
  山东:7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
  今天(5月16日),山东省7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,这些项目单个投资都在亿元以上,总投资达6714.93亿元,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社会民生等领域。
  安徽:253个重大项目今天开工
  安徽省253个重大项目今天(5月16日)集中开工,总投资1326.8亿元,涉及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半导体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12个行业领域。当天还集中签约了11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合作项目。
  吉林:税务部门强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
    疫情发生以来,吉林省税务部门加快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,推出“云税贷”“吉税贷”等以纳税信用为基础无抵押、无担保的信贷产品。目前累计为1062户困难企业办理缓缴税款24.3亿元,帮助4592户中小微企业取得信用贷款29.8亿元。
  武汉:“云招商”央企专场签约项目37个
  15日,湖北省武汉市举行“云招商”央企专场活动,签约项目37个,其中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签约金额达1887.8亿元。对壮大武汉市经济规模、促进产业升级、转变发展方式,将产生有力推动作用。
  上海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行
  今天(5月16日),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上海揭牌启动运行,首批进口货物直通入区。18个新入驻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,涉及大宗商品贸易、国际中转集拼、跨境数字贸易等类型和产业。
  内蒙古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开工
  内蒙古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今天(5月16日)开工建设,工程自黄河干流取水,输水管线总长131.57公里,建成后可实现年恢复岱海水域面积50-70平方公里,改善区域生态环境,保障京津冀生态屏障安全。
  松花江黑龙江省流域开启77天休渔期
  从今天(5月16日)12时开始,松花江黑龙江省流域进入为期77天的休渔期,比往年延长了30天,休渔期期间禁止除钓具以外的所有捕捞作业。这是松花江黑龙江省流域最长的一次休渔期。
  国际联播快讯
  央视网消息:
  美4月两项重要经济数据创最大降幅
  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经济,今年4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大降16.4%至4039亿美元,降幅创历史之最。其中在实体门店关门影响下,服装和服饰销售额环比大幅下挫78.8%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,由于疫情蔓延导致许多工厂放缓或暂停生产,4月份,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11.2%,创该指数自191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月降幅。业内人士预计,虽然美国各地逐步复工复产,但制造业前景并不十分光明,美国工业生产今年余下时间都将保持负增长。